近日,浙江早稻迎来丰收,多地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上演了一场“增产加速赛”。在江山市宣林家庭农场,种植的“中组100”早稻在省级测产中交出了亮眼成绩,最高亩产达850.85公斤,百亩方亩产838.84公斤,双破“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该品种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株高较矮且分蘖力强,具有穗型中等、结实率高、抗倒性好等特点,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除了良种,良法同样重要。宣林家庭农场去年冬天就组织力量翻耕田块,施撒有机肥,并采用叠盘育秧模式,通过环境智能化管控,提早3天出苗,实现成苗率超90%、壮秧率达95%。移栽后精准做好肥水调控,病虫害监测全天在线。此外,今年气候条件尤为利好,平均气温偏高,日照时长增加,为灌浆结实提供了充足能量,最终攻关田块平均亩有效穗26.45万,结实率高达91.2%,各项指标均优于往年。江山的突破并非个例。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早稻平均亩产预计将创历史新高。目前,全省6个早稻主产市有43个早稻百亩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其中2市3县(区)12块攻关田亩产超800公斤。全省早稻的大面积增产,正是品种、技术、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浙江持续组织粮油高产大比武活动,广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浙江农业之最和粮油作物高产竞赛,对单产名列前茅的种粮能手给予奖励,对2.2万户规模种粮大户实现技术指导全覆盖,引导种粮大户积极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同时,省级规模粮油补贴、早稻订单实现全覆盖,政策性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面推行,农事社会化服务力量不断加强,让小农户也能共享高产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