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举行,其中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专题演习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京基智慧科园内举行。此次演习模拟了34层超高层综合建筑起火,展现了紧张真实的火灾扑救全流程。具体如下:1. 接警与调派:火情发生后,119指挥中心接警员快速定位报警人,“一键式”调派救援力量,现场指挥部的大屏上快速调取建筑人口热力图,为后续救援决策提供依据。2. 火场态势感知:城市巡防系统与侦察无人机集群升空,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技术360度“扫描”建筑并建模。同时,侦察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深入建筑内部,通过红外及生命探测仪定位被困人员,人工智能系统实时分析这些数据,辅助指挥部决策。3. 疏散与搜救被困人员:移车机器人快速转移周边车辆,疏通救援通道,确保消防车能快速到场作业。安全员利用单兵综合定位系统,实时掌握每名内攻队员的身体情况和行动轨迹。侦察组消防员佩戴消防智能头盔与四足机器人一道在着火层上层开展内部搜救,并将现场情况实时图传至指挥部。此外,多旋翼消防无人机编队也参与其中,侦察无人机实时构建三维火场态势图,载重无人机则将呼吸器、急救包等物资精准投送至受困者手中。4. 破拆排烟与外部控火:破玻无人机精准发射破玻弹击碎幕墙玻璃,开辟排烟通道。多架大型灭火无人机悬停百米高空,喷射压缩空气泡沫控制火势。灭火防爆机器人率先突入高温、浓烟封锁的危险区域,持续喷射高强度射流压制火势,开辟道路。排烟机器人、水驱动排烟机与建筑内防排烟系统协同作业,改善火场环境。5. 内攻登高与供水灭火:内攻消防队员针对高温烟气通过电缆井管道蔓延的情况,快速灌注泡沫对着火层电缆桥架灭火降温,并利用阻火包、防火泥等新型材料对着火层的上下楼层电缆桥架实施封堵,阻止火势通过竖井蔓延。同时,救援人员使用单兵外骨骼搭配爬楼运输机器人,解决人力登高运送装备器材效率低、体能消耗大的问题。此外,高喷消防车与灭火无人机配合,采取“分区布防、立体封堵”的战术打击外立面火势,并创新利用无人机吊升水带供水、多折臂高喷车外接供水、高压供水消防车超高层垂直供水等方式,克服超高层建筑供水供液难题。6. 救援通道开辟与人员救出:消防救援人员利用101米登高平台消防车、避难层、直升机等救援装备设施,开辟多条救援通道,将被困人员安全救出。7. 通信保障:针对超高层建筑垂直跨度大、内部通信环境复杂的问题,现场救援力量使用系留无人机搭建空中基站,确保楼宇内通信信号稳定,保障智能装备正常发挥作用和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
|
|